鉴赏诗歌的结构特点
◆考点阐述
古典诗歌的结构,是体现诗歌形式之美、反映社会内容、表现诗人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常见的结构特点有:铺垫、伏笔、过渡、照应、开门见山、逐层拓展、卒章显志、起承转合等。
1、铺垫就是为了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创造条件而着意描述渲染的技法。铺垫是重要情节的基石,能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
2、伏笔是在诗歌或文章的故事发生前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做出某种暗示性的铺排,当事件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再予以“响应”的写作技巧。
3、照应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一首诗歌一般要有头有尾,前后内容要有内在联系。前面交待过的话,后面得有照应;后面要照应的话,前面得先有个交待。这样,诗歌前后才能贯串,使读者容易掌握全诗的脉络。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照应的种类:首尾照应(开头与结尾的照应)、扣题照应(围绕主题反复照应)、伏笔照应(行设伏笔,后予交待的照应)。
◆典型精析
(2011湖北高考)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
登城(刘敞):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望湖楼晚景(苏轼):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雨过湖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思路与结构的把握。要注意上下句的关系以及对整首诗的影响。《登城》中“浅深山色高低树”这句诗非常巧妙。住在江南,自然知道山色浅深是如何的浅深、树木高低是怎样的高低。这一句话,勾勒出作者所在的小城的景致:四周重重叠叠,都在微雨后尽显丰姿!《望湖楼晚景》中,作者先是看到一阵横风吹雨,直扑进望湖楼中,很有一股气势,使他陡然产生要拿出好句来夸一夸这种“壮观”的想法;不料这场大雨,来得既急,去得也快,一眨眼间,风已静了,雨也停了。理解时,要抓住“横风吹雨”“雨过湖平”“电光时掣”等关键词句。
【参考提示】刘诗第三句承接前两句,并与濛濛细雨叠加,以形成下句所云“江南水墨图”意境。苏诗第三句从“横风吹雨”转入“雨过潮平”,为描写雷电蓄势。
◆技法点拨
1、准确指出诗歌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2、应结合相关诗句具体阐释。
3、明确指出此种结构特点的作用或表达效果。
文章链接:/etjy/zonghe/20140701/1197.html(责任编辑:李老师)
关键词: 特点, 结构, 解题, 诗歌, 鉴赏,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