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考点阐述
古人十分注重修辞手法的运用。采用比喻、比拟、象征、起兴等手法,使描写的事物更为形象生动。采用夸张、衬托、对比、婉曲、设问、反问等手法,来突出诗句的主旨。采用通感、借代、双关、叠字、对偶、反复等手法,使诗中的字句更为巧妙。如“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中以“青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君山描写得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几种常考的修辞手法,其作用如下表所示:
夸张:增强表达效果,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的共鸣。
拟人:把物人格化,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更加丰富。
对比: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分得更加鲜明。
比喻: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给人以鲜明、生动、深刻的印象。
◆典型精析
(2011福建高考)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回答问题: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
晓至湖上(清·厉鹗):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选自《清诗选》)
注:湖上:即杭州西湖。折:弯曲。景:通“影”。
【试题解析】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要记忆一些常见手法,如对比、对偶、比喻,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还要注意写景状物的角度,如动静角度、祝听角度等。分析原诗,对号入座,答案务必准确、全面。对偶是古诗中常见技巧,考生视而不见,要注意。
【参考提示】①对比,以“有声”与“无影”对比,近写听觉,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和景致的深阔。②对偶,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秦优美(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深阔、淡雅(或幽静、清新)。(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技法点拨
1、在复习时要注意积累古典诗词中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2、要洞悉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在解答题目时适当加入,增强语言表述的准确性和严密性。如李煜在《虞美人》中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一诗句,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水喻愁,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愁绪写得具体可感。如果在解答时将“具体可感”几个字用在答案中会使答案更严密。
3、在解答时要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4、注意:有些题目虽只笼统地用“表达特色”“艺术手法”“表现手法”之类的属概念提问,考查的却是“修辞手法”。
【答题步骤】第一步: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格。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此种修辞格在诗中是如何运用的。第三步:指出运用此种修辞格在表达主旨和情感方面所起的作用。
文章链接:/etjy/zonghe/20140701/1198.html(责任编辑:李老师)
关键词: 修辞, 技法, 表达, 解题, 诗歌, 鉴赏,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