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
有研究指出,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若能抓住关键期进行适当的口语和书面语培养,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缺乏良好的早期阅读经验的儿童入学后可能会有学习适应上的困难,如缺乏阅读兴趣、阅读理解能力差等。现在的家长们都比较重视给孩子买书,陪孩子读书。问题也随之而来:选择什么样的书给宝宝呢?作为阅读材料的图书直接影响到孩子对阅读的态度。适合孩子的图书能够唤起孩子对阅读的兴趣,进而让他们喜欢上阅读,而内容枯燥的图书可能让孩子对阅读产生抵触,甚至厌恶。因此,要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父母就应首先在图书的选择上下功夫。当前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图画书中,父母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书给宝宝呢?
图书的形式要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由于读这些书的人是孩子,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能读大段的文字。因此,一定要选择图文并茂的图书,孩子通过观察图画能够理解故事内容。同时,图书中的文字语言简练,字体宜大。大号的字体有助于保护孩子视力。而且,学龄前孩子的认字能力有限,过多的文字叙述会打击他们阅读的积极性。文字的描述要简短精练,读来朗朗上口,方便父母读给孩子听。
图书的主题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贴近孩子的生活。孩子的思维特点具有直观形象性,已有的知识经验有限,因此图书的内容要贴近他们的生活,这样便于孩子建立生活内容与图书内容的连接,在连接的基础上形成可“消化”的意义。如关于小动物主题的,关于他们生活经验的,如吃饭、睡觉、上厕所等等。
故事情节有趣,跌宕起伏。孩子喜欢情节生动有趣的故事,生动的故事情节不仅可以让孩子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可以使孩子对阅读产生兴趣。同时故事的结局最好幽默有趣或出人意料,或者留下可续编的基础,因为可续编的故事便于亲子间的延伸对话与交流。
图书制作精美,篇幅较短。图书的设计、印刷、纸张、装订以及油墨的使用等方面一定要精美。如果家长不好鉴别,建议家长选择口碑较好的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这样更能保证图书质量。同时图书的内容不宜过长,最好篇幅短小精悍,这有利于孩子完整地阅读和理解故事。 内容健康,积极向上。年幼的孩子分辨是非能力比较弱,又很喜欢模仿。因此,家长在选取图书时,要注意图书的内容应以介绍正面形象为主,这可以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怎样读
1岁左右要见物说物
孩子说出第一个有意义的词时,一般是称呼亲人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这些是有很大的个体差异的。早的几个月,晚一点的一岁半,最迟的两岁,一般是男孩晚于女孩,家庭语言环境好的早于家庭语言环境差的。
当孩子说出第一个有意义的词时,语言发展过程中重要的里程碑形成了。从这以后,孩子的词汇就飞速地增长了。他怎么增长的呢?主要是模仿成人。所以,我们注意到,这时候的孩子时刻用好奇的耳朵去关注成人说的每一个词语,心理学家称之为“词汇爆炸”。这时候孩子掌握词汇与认识周围事物是结合在一起的,家长应该见物说物了,这样才能很好地丰富孩子的词汇。
孩子说错了,不要打断
当孩子尝试性地第一次发一个新的语音时,也许不一定准确,这时候,我们成人可以示范,但是不要批评或是打断孩子,孩子想模仿的时候就因势利导,多模仿几遍,如果孩子不想模仿,就不要强迫他非得反复地跟你模仿。
这个时候,家长可以怎么做呢?家长可以自己说,为孩子下一次模仿做准备。对于此阶段的孩子,特有的省略音,星星说成“新新”,替代音,把爸爸说成“大大”,还有该不该重叠的都重叠,这种现象也不应该视为错误来反复纠正,这是这个阶段孩子共有的一个和母语相似而又不完全相同的音律系统。
认真回答“为什么”
现在,父母生活工作节奏都比较快,压力也比较大,不过,这种负面情绪千万不要在孩子提问时有所表示。如果家长消极地说:真麻烦,怎么这么啰嗦啊?问这么多干嘛啊?这样对孩子的影响和危害都是比较大的。家长要用温和的肯定句来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探索的欲望,让儿童感到愉快和自信。
同时,要确定孩子要问的是什么,问题在哪儿,一定要耐心询问,甚至蹲下来问。这样引导着儿童,促进他表达能力的进一步提高,让儿童不会因为找不到答案而失望。对于儿童的问题,成人一定要依照儿童的理解能力和理解角度有问必答,不能草率回答,也不能回答得过于深。
培养早期阅读
早期阅读的概念是什么呢?与书有关的所有行为都是早期阅读。一个四五个月大的小宝宝,一看妈妈买回来一些书,花花绿绿的,他就爬过去了,把东西抱起来拍拍打打,翻它、观察它,甚至一会儿把它撕了,用牙咬它,探索这本图书,那么,他叫不叫早期阅读呢?当然,他跟成人阅读,是有极大的差异性的,一个成人,书店里买来一套书,然后都撕了,说这是阅读,这是可笑的。但是,对于孩子,这就叫早期阅读。
为了让早期阅读加点目的性,为了专注,我们可以让他把阅读上升为创新性的早期阅读,就是让他表演,孩子是喜欢表演的。为了让别人夸奖他小小表演家,样样顶呱呱,品尝到表演的快乐,所以他就会更认真的去读,兴趣加目的,双重的作用使孩子读得更专注,收获更大。
常见问题:
父母疑问:宝宝1岁前阅读太早吗?
这个疑问其实反映了年轻父母对“阅读”、“学习”和“教育”的理解。
如果把阅读看成获取知识、陶冶情操的工具,如果把阅读看作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必备习惯,如果把阅读看作学前准备和学后的辅助,阅读就成了父母和宝宝要共同完成的任务。这项任务需要两代人“克服困难”、“持之以恒”。
让不满1岁的宝宝阅读,仿佛是“早”了些,就像大人们认为,小孩没有必要帮父母做事,并且承担责任一样。其实未必如此。
宝宝的“早期阅读” “阅读”如同玩游戏
如果把阅读仅仅看作一种游戏,就一点也不早。当然这并不容易。一方面,中国人对孩子的期望总是超过对自己的(也不问问凭什么);另一方面,中国人面临着太多压力,无论是生活的严峻,还是竞争环境的残酷。大人们越来越害怕失败,越来越渴望成功,更渴望马上成功。在这种背景下,大多数父母强烈希望宝宝的人生能够“赢在起跑线上”。
单纯的“玩游戏”就变得不太重要了。因为他们更关注“这对宝宝将来有什么用?”。
其实,很多看似“有用”的事情并没什么用。比如阅读。有的父母以宝宝阅读量大、识字多而自豪。我却认为,与其囫囵吞枣地读一百本书,不如喜欢一本书并对产生感触重要。而识字,更不必这么着急。
3岁前宝宝的“重任”:破译“精神密码”
心理学研究已达成共识,3岁前,宝宝最重要的成长任务就是破译“精神密码”。这个“精神密码”与生俱来,包括人类千万年进化而共有的基因,也包括血缘关系遗传的家族基因。人的潜能与个性都从“精神密码”而来。精神密码破译得好,潜能就开发得越好,个性就越完善。
“精神密码”的破译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是情绪,既宝宝在各种状态中的情感体验;一是认知,既宝宝的视觉、听觉、触觉、思维等相应的刺激带来的相应发展。
与之相应,最宝贵的东西也有两个:一,让宝宝保持兴致勃勃;二,感官是否得到了丰富、恰当的刺激。3岁前的宝宝,具体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其实无足轻重,所形成的那点差距很快就会在未来的发展中消失。
与学习不同 宝宝的“早期阅读”可以很轻松
了解了这些,宝宝的阅读就会变得轻松很多,撕书、扔书,其实锻炼了宝宝手的能力以及对纸张的认识;盯住一幅图不动,那么颜色正在刺激并发展宝宝的视觉;反复听大人讲同样的故事,发展了宝宝的听读能力,以及最初的理解和逻辑;而宝宝对什么感兴趣,又逐渐展现了天性所向……
文章链接:/etjy/ertongyuedu/20130619/741.html(责任编辑:李老师)
关键词: 阅读 早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