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网
  • 主页
  • 教子有方
  • 注意力训练
  • 教育方法论
  • 名人教育
  • 智力开发
  • 儿童阅读
  • 国外教育
  • 英语学习
  • 性教育
  • 幼教报道
  • 性格养成
  • 儿童健康
  • 大话育儿
  • 综合育儿
  •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育儿 > 一周一点67:中国历代名门家训

    一周一点67:中国历代名门家训


    时间:2014-07-01 21:05:12 来源:网络 作者:未知 点击:1181

      中国历代名门家训

      家风是一个家庭、家族在世代累居、繁衍生息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生活作风、传统习惯和道德面貌。举凡一时国家精英、名门望族无不看重自己处世思想、应世经务、学习态度对子孙的传承,而这种传承则需要一种载体,这种载体就是家训。教育之施,首重童蒙。“童蒙养正,圣功也”。从童稚时期即施以中华民族通天彻地的中正智慧教育,是一种神圣功业。而家训,正是实现这种神圣功业的载体。古语说:“遗儿千秋富贵,莫若良言一句”——这就是家训在古代教育当中的地位。许多时代精英都要求子弟继承本家族的清白家风,“富贵苟求终近祸,汝曹切勿坠家风”(陆游:<示子孙>)。良好的家庭环境、健康向上的家庭氛围显然有利于人们优良品德的形成。而在家风的传承当中,家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综观古今,中国的精英人物几乎每一个人都受到了家训的浸淫。无论这种家训是有形的文字还是无形的言传身教,都对这些叱咤风云、改写中国历史的人物起到了极大的教育作用。不管是古代像苏轼、曾国藩这样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恢弘轨迹的名宦大臣,还是现代诸如鲁迅、宋嘉树这样的巨擘名流,他们都曾受到家训的巨大影响。那么这些大家名门的家训终究有什么奥妙呢?为什么它足以影响身后的无数代人呢?

      其实,教育子女的资源不外乎以下两种:所处时代的影响和从自身经历中总结的经验。遵循第一种方式的人自然是芸芸众生,他们大多没有自己的见解,时代需要什么,就把自己的子女塑造成什么样子;而遵循第二种教育方式的人往往是各方面的成功人士或者自身经历及其丰富的人,他们眼界很宽,交际面很广,自身的经历也丰富多样,教育子女的时候自身就是一个榜样,所以这种教育成功的可能性比较大。当这种成功教育再延伸,代代相传,就变成了现在所谓的世家教育。

      细品中国传统家训,其思想精髓主要是儒家精髓的聚集。由于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特别强调修、齐、治、平的统一,把“修身”视作“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这样教育样式下培养出来的孩子往往是德才兼备,既具备做人立品的“修身”之德,又具备经天纬地的理干之才——这不是所有父母的期望吗?

      反观现代教育,过于强调对孩子实用技能的教育,而作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修身”却受到了不应有的冷落。这种舍本求末的作法为我们带来了什么?喧嚣的时代和功利的氛围给了孩子们太多的“时代性格”:自私、懒惰、厌学、偏执、好斗……当一个令家长头疼的孩子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我们所能做的似乎只有无奈的叹息。只有在这个时候,我们才会把目光投向曾经哺育了我们五千年文明绵延不息的国学。于是,在许多处于开放最前沿的城市,雨后春笋一样出现了众多教授国学的私塾。当背诵传统经典的朗朗读书声再次响彻华夏大地乃至整个华人圈时,人们才不得不惊叹传统教育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影响力。

      放眼历史,这些曾经哺育无数历史精英的家训曾经是中国历代名门望族童蒙时期的必修课。它不但可以励志、劝勤、勉学、诲戒、明德,而且可以启迪童蒙,矫正孩子们一生的人生方向。渐渐地,这些家训以成文的名言、名篇和不成文的口头民谚存在于传统历史文化之中。不可否认,在家训当中存在着忽视人主体意识和创造潜能的内容。但如果剔除这些糟粕,我们会发现,传统家训的绝大部分内容已经积淀为整个民族的人生智慧,透射出永恒的理性之光。

    文章链接:/etjy/zonghe/20140701/1250.html
    (责任编辑:李老师)
    关键词: 国风, 家训, 家风, 民风, 点击,
    相关文章
    赞助商链接

    儿童算术游戏
    Copyright © 2005 - 2014 幼儿教育网 联系站长QQ:2372-4776-8 All rights reserved.
    好妈妈 版权所有:京ICP备12036128号-4 9.1 ms2 sql: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