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数学教育真有那么好吗?
几天前,我把一则新闻告诉了一个曾经留学英国的朋友。新闻说的是,英国将正式邀请60名来自上海重点学校的数学教师“支教”,以改善英国基础数学教育的质量。被问到怎么看待这则新闻时,朋友的第一反应是:“可能他们的数学确实太差了吧。”
一个数字支持着朋友的看法:英国广播公司报道称,英国成年人数学不好导致英国政府每年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达200亿英镑,相当于英国GDP的1.3%。要知道,2013年英国GDP的增幅仅为1.8%。
去年10月,借着高考英语改革的契机,许多人也喊起“让数学滚出高考”。参与这次起哄的人大多已经离开中学课堂多年。原本是雷打不动的三大主课之一的英语竟然被砍了一刀,让吃过应试教育苦的人看到了政策松动的可能性。他们向数学发难,更像是一抒恶气的“君子报仇”。
孰知我们所厌恶的,正是英国人所喜欢的。上个月,英国教育部门的高官伊丽莎白·特拉斯造访上海,为上海学生的数学能力叹服。报道显示,上海学校的“打狼”学生,也在数学能力上甩开英国最优秀学生一年。“凤尾”转瞬变“鸡头”,这促使英国客人回国不久就制定出了支教大计。
与英国隔海相望的法国,今年也决定虚下心来向东方教育方式学习,他们选择的对象是新加坡。“师夷长技以自强”在历史上一度是我们的信条,如今方向逆转,恰好描绘了在数学教育上东西方之间的供求关系。
可是,我们自己更知道我们的数学教育成绩是怎样出来的。记得学习乘法时,整整一个学期,我们的家庭作业都有雷打不动的一项:默写九九乘法表。于是每天上学,我们都要上交一份前一天默好的“金字塔”(小九九表)或者“长方块”(大九九表)。对于中国中学生的数学能力在全球首屈一指,我们要老老实实地承认,高强度的训练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
《泰晤士报》就提醒英国政府不可全盘模仿中国的教育模式,而是要批判地接受中国的数学教育方法。也有英国教师代表认为,中国整体的数学教学能力被上海放大了,因为上海汇集了最好的教育资源。
此前,几名媒体人一起讨论自己的数学学习经历,其中多人都提到,自己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使用了一种“文科化”的解题思维。也就是说,老师将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总结出来,学生背下解题方法,再遇到数学题,就完全变成了一种套公式的思路。这样的方法在课堂教育、奥数教育领域都存在,是教育功利化的成果。
我国自恢复高考以来,经过三十多年的演进,目前的教育方式可以说是“进化”出来的最高效的“抓分”方式。即使中国学生和家长口口声声认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更重要,但是在考试需求面前,他们还是最终选择了应试教育模式。
中英属于两块不同的教育土壤,中国经验能不能帮助英国学生还是未知数。外国人就数学教育问题来“求教”,说明我们确有可学之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数学教育就没有缺点了,相反,只有我们自己知道这缺点到底有多大。在英国人的“吹捧”面前,我们切不可认为数学教育就不需要改革了。(作者:刘浩睿;央视网评论员,主要撰写社会评论、娱乐评论等。)
文章链接:/etjy/zonghe/20140701/1039.html(责任编辑:李老师)
关键词: 中国, 事实, 教育, 数学, 求经, 法国, 点击, 英国, 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