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诗意语文
△诗意语文就是要在语文教学中呈现一种审美的抒情的境界,追求一种悠然而有余韵的优美和精致。
无论是教师的教学语言还是学生在课堂上的语言表达,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教学的细节都力求充满诗之意、诗之境、诗之韵,同时还要有情动于中、声形于外的想象空间。
△无语不“诗”,无文不“诗”。诗歌、小说、散文、戏剧都充满“诗”之光,即使是议论文也有理性之美、逻辑之美、条理之美、考据之美,也同样也有详略、缓急、疏密的节奏之美。说明文的绵密和一字千金也颇令人深思遐迩。
△诗意语文是一种境界,更是我们看语文的角度,教师引领学生用诗意的眼光去领悟汉语,去欣赏春花秋月,去感受人情人性之美。
△中国文化、文学的纯粹是在抒情性的无穷延伸以及无限表达上。文学传统的“传统”是抒情传统(王德威),从这个意义上讲,“诗意语文”的本质就是美与抒情。
诗言志,志也者,情也,诗意也。
△诗意语文,不是风花雪月,也不是一己的小悲小喜,轻盈和曼妙中有历史有文化有理性的深思。
△屈原《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蘋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
《湘夫人》是屈原的“湘夫人”,带有强烈的个性色彩,强烈的浪漫主义情怀和浓郁的楚地之风。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而一个语文教师只有具有鲜明的个性风格,将自己的情感、个性、审美和所教的语文融而为 一体,才可能是成熟的,才可能是用饱满的情感、投入的姿态去诠释语文。
有人说湘夫人是楚地文化中的爱与美之神,诗意语文的灵魂也正是那份爱与美。
△没有爱就不会有诗意语文的一咏三叹,也不会有诗意的阳光的照亮。诗意语文的爱是一种深情,一种宗教般圣洁的情怀。对社会对历史对人生对山川风物对祖国文化文字对孩子。课堂是“活着的”,浓浓的情流淌在其间,像楚辞般的浓烈和鲜妍。
△《湘夫人》的开篇是“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这是美的降临和震撼,诗意语文追求的正是“自天而降”般的冲击,“降”是一种来自天外的飘逸、超拔,让语文升腾出一种纯灵性的神性之美,牵引我们的灵魂,让孩子们感受逍遥,感受自由的美。真正的美一定是超凡脱俗的,让我们擦文字,让“语”和“文”焕发神圣之美,让语文使孩子们“惊艳”。
△诗意语文是一种启示、一种感发,不是说教。正像张爱玲所说是一种“葱绿配桃红”的启示。
△据说白先勇九岁的时候看梅兰芳的《游园惊梦》,感受到美的巨大力量,从而一生探寻美,成为不可多得的自成一格的“美文”作者,诗意语文要唤醒的就是人的这种灵性。
△诗意语文要像中国传统的山水画一样懂得留白,讲究余韵,留有思考,讲究互动。
△诗意语文讲求叩问,低吟,呼唤。
“叩问”是扎扎实实的求索,“低吟”是沉思是低徊是感发,“呼唤”的是美是爱。
△诗意语文是个人的,诉诸感性的,浪漫的,可能还有点小资精英的意味,一种求索文学或文化的模式或方法。
△诗意语文“不仅仅是积累而来”,而需要作者生命中一些特别的东西……
△诗意语文不汲汲以求事功的印证,关注一个优雅诗意的人的成长。
△诗意语文有时呈现一种秾丽纤美,有时悠游一种婉转神秘的气息。教师和学生铸文成“诗”,以“诗”为课堂之魂,人生之魂。
普实克说:“抒情是最个人,最私密,也最唯我的诗歌形式。”
诗意语文直指个性、情感、自我。
△诗意语文是一种境界。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刘勰谈及的是诗歌创作,这又何尝不是诗意语文的座右铭。
△激情是诗意语文的又一内核。
△诗意语文如水,是一种柔韧的存在。
△诗意语文是一种生命的节奏,一种灵境,一种神性的光辉。
△诗意语文追求气韵的生动。
△诗意语文是“象”的世界,层层叠叠,生生不息。
△诗意语文不排斥事功,却终于“有情”的抒发。
△直觉+静观=诗意语文。
△把无情的理性化作缱绻的诗魂是诗意语文。
△象征+古典=诗意语文。
△言志+缘情+纪事=诗意语文。
△诗意语文有的时候有个人的、主观的、直觉的、耽美的、唯心的弊端和负面。
文章链接:/etjy/zonghe/20140701/1207.html(责任编辑:李老师)
关键词: 写意, 教育, 理念, 诗意,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