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网
  • 主页
  • 教子有方
  • 注意力训练
  • 教育方法论
  • 名人教育
  • 智力开发
  • 儿童阅读
  • 国外教育
  • 英语学习
  • 性教育
  • 幼教报道
  • 性格养成
  • 儿童健康
  • 大话育儿
  • 综合育儿
  •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子有方 > 婴幼儿早期知识能力的教育训练

    婴幼儿早期知识能力的教育训练


    时间:2015-04-16 20:38:26 来源:yj09.com 作者:李老师 点击:1487

      婴幼儿早期知识能力的教育训练

      0~6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堪称“根基教育”,能让孩子充分吸收知识的养料。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的主要场所在家庭,父母是孩子早期教育的第一责任人。

      一、把握早期教育的规律

      (一)早期教育的最佳时间规律

      早期教育的最佳时期是在0~6岁。错过了这个最佳时期往往于事无补。有研究表明,孩子5岁时大脑的重量已经达到成人的90%,5岁以前是智力发展的最快时期。6~7岁后,脑细胞分裂变的缓慢,记忆力就会减退。因此,孩子的智力开发不能太晚,否则会浪费孩子的智力。就拿听音乐来说,在婴幼儿时期,孩子的听觉十分发达,可以分辨钢琴上88个半音的音调,错过了音乐开发的最佳期,到少年的时候再去听钢琴,只能听准44个半音。而到了中年,几乎就是“五音不全”。  

      科学成果业已证明:在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社会里,一个人的学习能力的50%是在4岁前发展起来的,而不是知识的50%,也不是智慧的50%。但就是在早期的岁月里,婴儿的大脑完成了大约50%的大脑细胞连结——那是将来所有学习基于其上的通道。

      婴儿潜能的开发,本质上是大脑潜能的开发。因为只有尚未成熟的大脑才有巨大的可塑性,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有关报告指出:目前我们对大脑潜力的开发还不到10%,“人类大脑的实际构造是由出生后的经验而不是由遗传所决定的”。“幼儿的早期经验可极大地影响脑部复杂的神经网络结构。”丰富而适宜的教育环境刺激,是大脑发育最重要的“营养素”。学龄前是开发大脑潜能的关键期,尤其是3岁以前! 

      (二)身心同样重要的养育规律

      父母通常把孩子身体健康当作第一生命。对于第一生命,家长照顾得无微不至,关心孩子吃饱、穿暖、少生病,但却往往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有专家指出,应该把心理健康当作孩子的第二生命,如果心理不健康,将很难成才。从小实行胎教,多参加体育运动,学习与他人交往,可以让孩子做到“半岁不认生、周岁会串门”;学习音乐舞蹈则能培养美感;种植饲养”会让孩子学会热爱生命;“体育运动”让孩子变得开朗、乐观、勇敢、合群等,这些都是第二生命的“核心”可以让孩子受益无穷。

      对于五、六岁的孩子,要想提高智力水平,不能仅仅着眼于训练学习能力,还应该在心理专家科学指导下,训练他的协调性、注意力、自制力、反应能力、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

      (三)从小培养识字阅读的规律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要让孩子从小养成热爱阅读的习惯,尽可能地每天都读书,多读书。可是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太小,教他看图识字太难,等上了小学自然就会了。”认字和阅读对婴幼儿来说非常重要,他们应从小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况且识字阅读并不难,因为对于婴幼儿来说,认东西和认字是一回事。只要父母天天说,孩子就能模仿,因此不到一岁就能熟练掌握口语了,但父母因为工作忙,教孩子认字和阅读训练的机会少,这就需要家长有一点钉子精神和教育技巧,以及训练耐心。   

      专家主张父母应用生活渗透法、趣味阅读法、游戏活动法帮助孩子认字和阅读。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像学会认物、走路、说话、听音乐那样,在不知不觉中能达到三岁脱盲阅读,五六岁博览群书。   

      (四)把性格培养放在首位的规律  

      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好的性格是人生成功或成才的保证,是智力发展的动力。因此,性格培养是早期教育中最重要的。塑造一个孩子,就要从性格培养开始。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说的就是在三岁之前性格的第二次孕育(第一次是在胎儿期)。   

      应该说除了遗传对性格的影响外,从一出生,环境就对孩子的性格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其中,三岁前对性格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在此阶段应注意做到有利于孩子性格的发展,让他开开心心,让他玩。多跟他说话,多训练他的语言、动作,让他多看多听多玩。性格是多方面的,包括他的认知、情绪情感、坚持性、勇敢,这都是性格。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当中,注意培养他的独立性,提供选择的机会发展自主性。同时培养他独立玩的能力。

      早期教育专家冯德全教授曾经在武汉市武昌区对1000名独生子女的调查发现,性格优良的占18%,而性格不良高达82%,其中有25%性格恶劣,任性、霸道等。冯教授指出,在家庭教育里,从小应注意培养孩子“七大优良性格”———快乐活泼、安静专注、勇敢自信、勤劳善良、有独立性、有创造精神、长大了做大事的英雄气概。   

      冯教授强调,好孩子不是打骂出来的。家庭环境、父母的爱、父母的言行都是影响孩子发育发展的“潜在力量”。没有一个孩子能在父母的抱怨下成才,也没有一个孩子会在父母的打骂下学好,培养一个孩子依靠的是潜教育。父母就是孩子的楷模。   

      此外,积极暗示同样重要。消极言行往往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所以,对孩子要多鼓励,多给予支持。

      二、加强动作能力的培养

      在运动能力方面,要训练孩子翻身、会坐、爬行、站立、行走,以及跑、跳、上下楼、拍球、跳绳、走平衡木等能力。有的家长因为孩子不会爬行,就不管不教,那是不负责任的做法,应该用手推孩子爬行。孩子不会跳绳,可以让孩子先练手摇的动作,然后练腿跳的动作,再练协调在一起的动作。

      (一)孩子独立行走能力和稳定性的训练

      一周岁左右的孩子要加强独立行走的能力和行走稳定性的训练,以促进运动的协调性和躯体的平衡能力。可和孩子一起拖拉玩具车,教孩子拉着小车向前走、侧着走、倒退走等。准备一个较大的皮球,父母将球滚到孩子脚边,教他抬脚踢球。

      (二)发展孩子走、蹲、弯腰动作的训练

      在孩子能独立稳定的行走以后要发展其蹲、弯腰动作。将玩具散放在各处,要求孩子收捡玩具交给父母或放在固定的地方。

      (三)重视孩子安全下床的训练

      训练孩子下床。当孩子爬到或走到距床沿约30厘米处时,就要训练他向后转身体,头朝里脚向床边方向,然后让他爬着,用倒退的方式向床边运动,直至脚落地站稳。开始父母应在孩子背后保护一下,防止孩子动作不稳仰倒在地。可用同样方法教孩子从坐在沙发上或椅子上转身下地。

      (四)加强孩子手指灵活性和准确性的训练

      训练孩子手的灵活性和准确性。俗话说,心灵手巧,手的动作技能发展对提高孩子智力帮助很大。从训练孩子能抓住大的、近距离的物品,到抓捏小的、远距离的东西,能够摆弄物品,最后能拆装物品等。孩子躺在床上一开始可能没有意识去抓东西,家长可以用细绳栓一个小玩具,在孩子眼前晃动,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学会手抓悬挂物。下一步是敲打动作,象拨浪鼓、木鱼、小叉都是不错的选择。最后是双手协调训练,也就是精细运动能力训练,可以从撕纸、拧瓶盖、扣纽扣、穿珠子、搭积木、用塑料绳将有孔玩具串起来,逐渐学习更难一些的用筷子、系鞋带、用剪刀、剥绿豆、捏橡皮泥、画画、写字等。

      三、注重生活习惯的养成

      (一)睡眠习惯的养成

      孩子除夜间睡眠外,白天仍可睡眠2次,每次1.5~2小时。不要用威胁、恐吓等手段,逼孩子睡眠,也不要给孩子讲恐怖的故事,以免孩子害怕而拒绝一个人入睡。临睡前洗洗脸、手、脚、臀部,排好尿,换上宽松保暖的睡衣,会使孩子感到舒适,易于入睡,这不但有助于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也便于孩子建立睡眠条件反射。

       (二)饮食习惯的养成

      孩子断奶后,每日喂养的次数应4~5次,可安排在早、中、晚餐时间和白天睡眠醒来的时间。养成定时、定量、定位的进餐习惯,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吃东西。培养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给孩子洗手时,教孩子主动将手伸到水里,自己搓手。

       (三)生活习惯的养成

      训练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做力所能及的事,以培养孩子独立的生活能力。教孩子学着自己吃饭、喝水、穿脱衣服、脱鞋、脱袜子,坐便盆、擦屁股、排完大小便试着提裤子,外出时自己戴帽、脱帽、穿鞋、系鞋带等。玩完玩具后帮忙收拾起来。逐步训练孩子做家务的能力,爸爸妈妈下班进门可让孩子帮助拿拖鞋给爸妈换鞋等等。

    文章链接:/etjy/jiaoziyoufang/20150416/1508.html
    (责任编辑:李老师)
    关键词: 婴幼儿, 早教,
    赞助商链接

    儿童算术游戏
    Copyright © 2005 - 2014 幼儿教育网 联系站长QQ:2372-4776-8 All rights reserved.
    好妈妈 版权所有:京ICP备12036128号-4 12.7 ms2 sql: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