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毁灭天才?
文/南桥 (豆瓣网友)
这本书里有很多故事,可是希望借此找到成功的奥秘恐怕很难,作者做的是一描述而不是预见。听了半天,只听出了六个字: “天时地利人和”。
比如比尔·盖茨,他之所以打造出一个这么庞大的帝国来,一是自己比较聪明,禀赋特异;二是他生对了时代,那个时候是没有多少人有机会学编程 的,他碰巧有了无限上机编程的时间;三是他流足了那99%的汗水,花了那一万个小时的时间。作者说天才本身并不重要,莫扎特也都是花一万小时作曲,把自己 作成一流音乐家的。
不过此书倒是可以反着看(听),听如何扼杀一个天才。书中说到了一群智商特别高的人是怎么被毁掉的。总的来说,毁掉一个天才有如下几个常见办法(可综合使用)。当然其它办法还有很多,这里只写感触比较深的几点:
1. 马虎的父母。书中说到一个智商特别高的孩子,由于妈妈马虎,没及时填写学校发的表格,结果无法继续上学,一辈子就此废掉。哈代的小说《苔丝》里,因一封信 塞到了地毯下没及时看到,苔丝的人生从幸福转换成悲剧。这些自然主义小说里说的偶然性因素,现实生活中并不鲜见,但也不是所有偶然因素都可以通过努力来改 变。书中说的这个故事,也不能全怪那个妈妈,她也不是有意要这样的。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成与败,所谓必然因素,其实真是几分打拼几分天命,有可为有不可 为。我们说认命是一种消极,可是我看英文中常说是“退休”(resigned to the fact), 或者说人变哲学变睿智了(I’ve become philosophical about it). 有一点这样的心态,哪怕是作为一种调剂,也是可以让我们的存在不那么紧绷,以至于一触即断。换言之,我这里并不是说所有天才都是被人刻意毁掉的,有的纯属 偶然。
2. 官僚的学校。上述学校就是太官僚,就因为表格不能及时递交,不让这个孩子继续求学,最后这哥们只能捧着自己的天才著作无人问津,只好穿一破牛仔裤在自家门 廊上喝着啤酒感慨人生。造出原子弹的欧本海默则比较运气,他读书的时候,想下毒把老师害死,事情败露后,学校知道他是可造之才,没有将其开除了事,而是送 他去做心理治疗,后来的故事就是历史了。浙江大学一博士,由于学校许诺待遇不兑现等等因素,得了忧郁症,最后自杀了。学校其实是有很大责任,在人刚回来的 调整期间,多作一些努力,帮人适应的。
3. 穷人的心态。我自己也是穷人出身,所以对此深有体会。书中说富人和穷人之间差距之所以越来越大,是因为穷人有时候在心理上自己矮化自己,而富人的孩子就有 这么一种张扬的心态,使得他们更为容易获取发展所需的资源,但是一旦穷人扭转这种心态,他们之间的差距就会消失,甚至逆转。我经常跟人推荐《布鲁克林有棵 树》,希望大家别把它当文学,而是当一成长故事来看。我想让读者,尤其是家境普通的青少年看到,人穷的时候怎么做人,怎么把自己的人生一样过得有价值有尊 严而且还能前进。人生就好比打牌,你不可能总抓一手好牌,笑到最后的,常常是那些牌技比较好的人,而不是你头一次抓了好牌的人。
4. 文化的禁锢。书中说中国人数学好,一个主要因素是因为汉语中念数字所需时间比较短,符合人的短期记忆习惯,这一点我以前也谈论过,只不过我想到的是音节数 多少。另外一点,是“水稻田文化”的影响,让人知道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多劳多获。而其它一些文化就有一定的禁锢性,比如法国农民到了冬天要去“冬眠”,非 洲一些地方农民靠捡果子谋生,你让他去种东西,他会说世上有这么多白捡的果子,你种这些干嘛?我不知道如今非洲接受援助是不是也是受这种文化的影响?亚洲 孩子有一些是水稻田文化下长大,所以能知道付出和获得之间的关系。当然美国现在也注重培养孩子的“work ethics”。比如我们小孩回来就用一种美国信天游告诉我说:No bees no honey, no work no money. 歌词大意是:蜜蜂百忙才成蜜,不去干活哪来钱?
(顺便说一句,我发觉世界上最瞧不起中国农民的人是中国人自己,我看过好几本书,都带着一种神奇的眼光看中国农民。这本书的作者看珠江三角洲 的农民在水田插秧,施肥,灌水,简直都看呆了,说这些人一个个都是在管理一个个小的企业啊。上个月我看的一本书Weapons of Mass Instruction中,作者用了很长篇幅,描述德国一个工厂被中国人收购后,德国人估计要几年时间才能全部搬完。结果工厂请了一班民工去德国,在包工 头指挥下,这伙民工很快就给搬完了。而我认识的几个娶美国老婆的中国男子,全是农村小伙,因为他们的妻子觉得中国农村美。这是多年中国工业化灌输中,我们 自己看不到的。不信大家请看这位美国姑娘的介绍:她对中国农村的描述是: less developed — but charming — countryside.)由此我们说到第五个问题,也就是:
5. 短浅的眼光。一些人人生遭遇滑铁卢,其实不是因为缺智商缺才能缺知识,而是缺眼光,不知道地平线那边走过来的到底是什么东西,所以只是跟着身边人瞎起哄, 追赶他们追赶的一切,最终稀里糊涂而晕倒。这本书开始我们期待着 “异类”的阐释,最终的结论却是:世界上本无异类,只是天时地利人和,各方面条件用好了,于是有了成功。
书中介绍了一些案例,说一些开始在智商上超凡的人,最后反成了平庸之辈。智商就好比打篮球的身高,太低当然不行,可过了一定阶段,其实并没有 多少差异。爱因斯坦之所以成为爱因斯坦,不是他的智商超过所有人,而是在一些父母送孩子读流行的法律或者会计的时候,爱因斯坦没有,结果他的智商被充分利 用上了。
说到这里,请大家对着镜子或者是转身四处看看,看看有多少智商150的人,在做着二百五的事情?
文章链接:/etjy/yjbaodao/20120807/537.html(责任编辑:李老师)
关键词: 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