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最重要的是:坚定、坚定、再坚定
很多功败垂成的管教,都失败在父母对管教原则的不坚定上。今天规定不能吃饭时候看电视,明天看见孩子不舒服又让看了。
在日常生活中,最容易影响坚定管教的诱因是我们的情绪。我们订了一个规矩,可是高兴的时候,我们可能会破坏它;不高兴的时候,我们也有可能会破坏它。
其次,管教一定要“立即”和“当下”
管教是有时效性的,而且越是低年级的孩子越需要注意这点。原因是,一来孩子的注意力有限,如果当下不立即管教,事后他就忘了当时的情境,再管教时,效果就小得多,孩子所感受到的规正强度也弱得多。此外,过了一段时间,孩子正高兴时,你突然翻出旧帐,莫名其妙的让爸爸训他一顿,这种错愕,也会让孩子觉得被骂得莫名其妙,因为他可能早就已经忘了是什么事了。
对大一点的孩子来说,不及时管教,却留待着秋后算账,会让他心里惴惴不安,养成大祸即将临头的惯性焦虑情绪模式,成为我们最不愿意见到、会影响他思维模式的结果。
在商场里,我很害怕听见妈妈这么恐吓孩子:“你再不乖!看我回家怎么告诉你爸爸!”。我们不用这么吓唬孩子,(事实上,这么吓唬也没用,他还是一样不乖,甚至还有可能更不乖,更大哭大闹,因为他被吓唬得很害怕)。我们只要蹲下来、紧紧地环抱着他、用心地告诉他你多么爱他,然后,心平气和、慢条斯理、语气坚决但绝不语带威胁或语气嫌恶的告诉他,你不允许他这么做。
很多时,我们不当下处罚或立即管教的原因是怕丢面子,例如在商场里我们最怕孩子哭闹不休,为了息事宁人,所以尽可能的满足他的要求,然后回家再算总账。其实,孩子的心灵是非常敏锐的,他知道要面子是我们的软肋,所以就用这招来制约我们,而且在得逞一次之后,食髓知味的他还会再试探第二次、第三次,等几次试探都奏效之后,这个坏习惯的行为模式就给牢牢地建立起来了。
第三,当下的管教一定要注意技巧,不能伤害他的自尊心或羞辱他
你一定见过这种尴尬的场景,一个气急败坏的妈妈使劲地拖着一个哭得声嘶力竭的孩子往外走,大人小孩都满脸通红,都觉得羞辱不堪。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孩子从5岁以后就已经拥有很强的自尊心,不仅自尊、还很容易受伤害,所以当大人以为小小孩儿哪懂得什么事情的时候,他们早就已经把情绪埋藏在心里了。因此管教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技巧,例如,不能当众责骂、不能劈头盖脸随便乱打、不能盛怒之下口不择言。
我知道如今的父母比从前更加辛苦,除了做不完的家务之外,还有压力更大的职业需求,要我们总是心平气和的去面对孩子的错误,确实是个很艰难的功课。可是,家,本该是孩子最稳妥的港湾;父母,本该是孩子最安全的臂膀。为了我们最亲爱的孩子,再艰难的功课也只有咬着牙去学习了。
所以,管教时,要就事论事,不要把自己的情绪给投射进去
很多时候,孩子最初的行为并没有那么糟糕,但是却因为我们在处理问题时加入了自己的情绪,所以让问题变得更加恶化和激化,最后反而弄得不可收拾。如果我们能学会只还原事情的本质,只看见所发生的事情,例如没写作业、在学校打架、玩游戏机,而忽略并控制住因为它而衍生的情绪,例如没写作业--所以考不上好初中、在学校打架--所以担心将来是个坏孩子、玩游戏机--所以日后没出息。如果我们能把这些情绪切断,不让它影响当下的心情,就能够比较好的去针对问题,并且明确的表达我们的意思。
文章链接:/etjy/jiaoziyoufang/20110322/156.html(责任编辑:李老师)
关键词: 原则, 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