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网
  • 主页
  • 教子有方
  • 注意力训练
  • 教育方法论
  • 名人教育
  • 智力开发
  • 儿童阅读
  • 国外教育
  • 英语学习
  • 性教育
  • 幼教报道
  • 性格养成
  • 儿童健康
  • 大话育儿
  • 综合育儿
  • Loading...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子有方 > 孩子内心的十大追求,当爸妈的你们造吗?

    孩子内心的十大追求,当爸妈的你们造吗?


    时间:2015-04-01 20:45:29 来源:yj09.com 作者:李老师 点击:1113

      生活中,绝大部分家长,都在努力追求一个目标:使孩子成长得最好,遗憾的是很多时候,他们的付出并未达到期盼的效果。

      家长和孩子之间,本来应该有最亲密的关系,可是很多孩子不愿将心中的想法与家长分享,导致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在亲子关系中,父母可以做些什么?又应该知道些什么呢?

      第一种,爸爸妈妈表达出来的爱

      爱就是要用语言说出来的,或者肢体语言表达出来的。比如,一句“我爱你”、一个睡前亲吻、孩子难过时的一个拥抱、孩子犯错误后一个谅解的抚摸动作。

      当然,贵在养成习惯。让孩子感觉到和父母之间自由地表达爱,是件很轻松、也很愉悦的事情。这有助于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当然也有助于孩子未来亲密关系的建立。

      很多中国父母都很含蓄,他们很少说“我爱你”。相反,他们常以“严厉”或者“打骂”的方式表达对孩子的在乎。这种方式表达出来的爱,孩子常感受不到,甚至不觉得父母爱自己,并对此有所抱怨。

      很多亲子关系的不和谐就是这么来的。而和谐的亲子关系,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本前提。

      第二种,出门在外,请给我“面子”

      有不少中国父母很谦虚,即使自己的孩子的确优秀,一旦外人夸了,就一定会自谦地说:“还好啦!”“哪里,哪里!”其实不妨当着外人的面,客观地承认自己孩子的优点,甚至适当地夸夸孩子。你会发现,孩子的优点将会成为一种持续下去的好习惯。

      也有一类父母觉得“毕竟是孩子嘛,懂啥子”,所以孩子有一些小秘密,甚至是糗事,都会拿出去当笑话跟别人分享。甚至有些时候孩子已经告诉过大人,这是我的秘密,自己是鼓足了勇气才告诉父母的。一些父母仍然有可能当做趣事与他人分享了。

      这些做法都不恰当。是不尊重孩子的做法。会很容易打击孩子的自尊,而且会伤及让亲子间那点“信任”。

      第三种,在下强制性命令之前,请听听我的想法

      很多父母常说的一句话是:“我都是为你好。”中国父母是最爱操心的一个群体,于是很容易替孩子做太多本该孩子自己做的事。一旦孩子反抗,就会很容易对下最后“通牒”,“你再不,我就……”好像孩子们并非独体的个体,而不过是自己的一个下属、仆从、附属,必须要听自己的命令才行。

      其实,这都是不信任孩子、不尊重孩子的表现。何妨多听听孩子们自己的想法,尊重他们的个人意志,把本该属于孩子的事情交还给他们自己呢?

      小到吃饭、穿衣服,大到学习、兴趣班选择、交朋友,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能做的,不过是旁边设立简单的规则,做到提醒和必要的保护就好了。

      就我的亲身体验,我看到那些能够有幸按照自己的想法存活,能够得到父母支持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人,他们都过得不赖,而且也都更容易有一番出色的成就。

      第四种,爸爸妈妈请给我做好榜样

      很多父母意识不到,孩子们是天生的观察者。那双小眼睛,什么都看得清楚。父母的一举一动,孩子们都记在心里。

      所以,在要求孩子做一件事情之前,请自己能够先做到。比如要求孩子专心吃饭,那么大人就不要一边开着电视一边就餐;要求孩子遵守交通规则,那么大人就记得不要随意横穿马路;要求孩子好好读书,那么先在家庭内部营造出读书、学习的氛围。

      如果你自己做不到,请不要一味批评。

      第五种,告诉我必要的做人的道理,但是在我做错的时候,不是批评我,而是理解我,并适当提醒我

      孩子们一方面需要自由,另一方面也需要规则,和大人必要的引导。很多做事的技巧、做人的道理,孩子们都需要大人必要的提点。

      不过,那些技巧、道理,孩子们不是一下子就能学会的,这需要一个过程。他们仍然容易犯错,或者因为挫败感而陷入低落、伤心、甚至情绪失控的状态。

      这个时候,如果父母能够做到不批评,而是对孩子表达理解、共情,然后再与孩子客观聊聊问题在哪里,并且鼓励孩子自己主动去解决问题,那么孩子一定会很感激父母的做法。

      情绪得到了安抚的孩子,他们自己就会有能量去搞定很多问题。

      第六种,陪我一起玩

      很多家庭中,即使父母也常常在家,但仍然缺少固定的亲子活动时间。更别提那些不得不远离孩子在外奔波的父母了。

      其实不管距离有多远,固定的亲子互动时光都是可以实现的。如果你能够做到每天回家陪在孩子身边,那么就每周抽出固定的世界,设定一些亲子游戏项目,能够陪孩子玩到开怀大笑就很好。

      如果父母远在别处,那么就采取一些通讯手段去实现亲子互动。

      第七种, 带我出门去,看看外头的世界

      如果条件允许,最好能够多带孩子出门,看看外面的世界。孩子小的时候,多带他们去亲近大自然;孩子大一些了,还可以去更多富有人文气息的地方。

      别以为孩子小,就记不得。亲子旅游能够教会孩子的东西,远比我们想象得多。所有孩子走过的路,和父母一起看过的风景,都会融入孩子的血液里,成为他们生命的滋养。

      第八种,和我一起做一项运动,直至养成一种习惯

      中国是个缺乏运动精神的民族。我们有句话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但实际上,有运动习惯的孩子,心智发展会得到有效促进。同时,一项能够长期坚持的运动习惯,还能有效锻炼孩子的意志力,教会孩子协作、社会化技巧等很多内容。

      跑步、快走、打羽毛球、乒乓球、爬山、游泳等,很多普及度高的运动项目都很好。父母和孩子一起坚持下来的这项运动,还会成为亲子沟通的一个有效桥梁,有效促进亲子关系。

      第九种,不要跟我说太多你们大人之间的矛盾纠纷,或者哭穷,我还只是个孩子

      中国父母有一种信仰:“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也有认为“勤俭节约是种美德”,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会告诉他们:“赚钱不容易。”“我们家很困难。”“没钱的话,有什么什么人都会看不起我们。”……

      这种暗示,父母的原意是希望孩子能够懂事、体谅大人。但其实真正的结果却是给孩子的内心埋下一个不好的暗示:我对家里的糟糕现状负有责任;是我的错;我不该得到/享有更好的东西;工作/生存是件痛苦的事情。

      虽然孩子小时候看起来的确是会懂事一些,却是以他们对自我的压抑为代价的。这种压抑,会极大限制孩子未来的成就和幸福感。

      第十种,无论什么样的环境,让我们一起学会微笑面对

      人生路上,从来就不缺各种不如意。能够用一种积极的状态去面对,是每个人都需要修炼的智慧。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微笑并不仅仅是一种积极的心态,它还有疗愈功能,可以治病,甚至可以帮我们吸引到更好的事情过来。

      所以,有了孩子以后,父母尤其需要向孩子传达出这样一种正能量。这种能量可以帮助我们的孩子,有勇气去独自面对、解决未来的人生路上各种困难、挑战。

    文章链接:/etjy/jiaoziyoufang/20150401/1485.html
    (责任编辑:李老师)
    关键词: 爸妈,
    赞助商链接

    儿童算术游戏
    Copyright © 2005 - 2014 幼儿教育网 联系站长QQ:2372-4776-8 All rights reserved.
    好妈妈 版权所有:京ICP备12036128号-4 51La 8.2 ms2 sql: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