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具有了惩罚孩子的智慧,才能真正到达教育孩子的目的。
犯了毛病就要惩罚
孩子犯了毛病,不管有心还是无意,都要遭到惩罚。比如:孩子不谨慎把杯子摔碎了,虽然他不是故意的,也应当告知他,这是他的毛病。他虽没有料想到自己行动的后果,但仍要为此道歉。如果他是无意的,并勇于承认毛病,家长会相信他,并减轻对他的惩罚。如果他隐瞒事实、躲避责任,他将遭到加重的惩罚。这样即可以够从小培养孩子诚实、负责的性情。
另外,要让孩子知道做错事就要遭到惩罚的道理。即使孩子恳求,也不能答应,否则有了取消的先例,以后就很难保证实行的有效性。
惩罚的“量刑”要适当
惩罚孩子的目的是为了孩子的良性转化,惩罚的“量刑”就必须合乎孩子的行动。惩罚太重容易引发孩子的对抗情绪,轻了又不足以使孩子引以为戒。因此惩罚孩子要以到达目的为原则,既不能轻描淡写,又不能小题大做滥用“刑罚”。大教育家洛克说:“儿童第一次应当遭到惩罚的痛苦的时候,非等完全到达目的以后,不可中断;而且还要逐渐加重”,其中的道理耐人寻味。
要依照规则进行惩罚
家长应和孩子协商制定一个赏罚规则,让孩子知道出错后将遭到甚么惩罚。这样,孩子平日就会有所注意,从而减少犯毛病的概率。当孩子出错后,家长应注意调解自己的情绪,不要因一时冲动而随便惩罚孩子。若是孩子以后犯了一样的毛病,也应当按规则进行和之前相同的惩罚,这样家长才能在孩子心中建立威信。
指明“前程”不含糊
惩罚孩子不能中途而废,应要求受罚的孩子作出具体的改错反应才能停止。家长要态度明确,跟孩子讲清楚他应当怎样做、到达甚么要求或标准,否则有甚么样的后果。如孩子有乱丢东西、不爱整理的习惯,家长在惩罚时就应当让其自己整理好东西、整理好玩具;使其明白必须要做好,否则又要受罚。家长千万不能含糊其词乃至让孩子“自己去想”。家长不给“前程”,孩子改错就没有目标,效果就不明显。
罚了又赏要不得
家长教育孩子要相互配合,态度一致,赏罚分明。该奖时就要慎重其事乃至煞有介事地奖,让孩子真正体会到受奖的喜悦;该罚时也应态度明确、措施果断,让其知道自己错之所在。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孩子明辨是非、知错即改的品行。如果在对孩子实行惩罚以后,家长中的一方认为孩子受了委屈,随即又来安慰他,这将会使惩罚失去作用。实践证明:惩罚――嘉奖――惩罚的恶性循环会使孩子产生认知偏差,毛病地将出错和受奖联系起来,从而使惩罚归于失败。
及时惩罚莫迟疑
惩罚的效果部份来自条件反射,而条件反射在有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的间隔时间越短则效果越好。所以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出错,只要情况许可就应立即予以相应的惩罚;如果当时的情境(如有客人在场或正在公共场所)不允许立即作出反应,事后则应及时地创造条件,尽可能让孩子回到与原来类似的情境中去,家长和孩子一起回顾和总结当时的言行,使他意想到当时的毛病行动,并明确要求他改正。
最忌讳讽刺挖苦
家长惩罚孩子应力戒讽刺挖苦,更不能自恃“孩子是我生的、是我养的”而随便用狠毒的语言指责、谩骂孩子。实践证明,讽刺挖苦和恶语谩骂已超出了孩子的理智能够接受的范围,将会刺伤孩子的自尊心。因此,家长应当牢记惩罚孩子的目的是帮助他改正毛病,决不是为了刺激孩子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有些家长在惩罚孩子语言不文明、满口脏话时,自己也“出口成脏”,这就使得训教效果大打折扣,乃至失去说服力。
点到为止莫唠叨
有些家长训教孩子喜欢没完没了,而且还时不时地喝问孩子“我的话你听见了没有?”孩子慑于家长的威严,为了免受皮肉之苦,只能别无选择地说“听见了”,其实他可能甚么都没听进去,乃至左耳听了右耳出,根本就没听。孩子之所以说知道了,只是顺着家长的意思,为了早点结束训斥。因此,当孩子下次再犯一样的毛病时,家长便感到“痛心疾首”,随即说孩子“不把我的话当回事”,当作了“耳边风”,说孩子“不听话”。其实这是由于家长的唠叨太多了,令孩子分不清主次,不知道听哪一句为好;再者,常常性的唠叨多了,也会导致孩子“失聪”,对家长的话产生教育心理学中的“0反应”,无动于中,使训教失去效果。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务必切记要改掉爱唠叨的毛病,凡事点到为止。
就事论事莫牵连
从受罚者的角度来讲,孩子最讨厌家长“倒咸菜梗”,一事既出又将陈年老账翻出来。很多家长却不了解这个道理,训教孩子时总忘不了东拉西扯、横牵竖连,说出孩子的种种不是,乃至将孩子说得一无是处,直至忘记了本次训教的主题。孩子怎样想呢?反正自己没有一处是对的,之前取得的成绩、改正的缺点家长都看不到,自感自己天生是挨训该罚的料,对改错失去了信心,也就破罐破摔、我行我素,这样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家长训教惩罚孩子务必要一事一议,就事论事,切勿弄牵连、翻陈账。
事后说理不可无
家长和孩子之间存在着教与被教的关系,但教育孩子仍当以理服人。惩罚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惩罚以后必须要及时与孩子说理,否则,孩子在忍耐了惩罚以后将依然如故。所以,家长在惩罚孩子后要通过说理、剖析的方式使他明白为甚么会受罚、知道犯毛病的缘由,讲清楚如果坚持出错下去将有甚么后果。惩罚只是一种劣性条件刺激,其效能是短时的,不能持久。受罚的孩子改正了毛病其实不等于他已明白事理,其实不能保证他下次不会再犯。因此,让孩子明白自己受罚的缘由才是根除毛病的关键,说理是惩罚孩子以后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步骤。
文章链接:/etjy/jiaoziyoufang/20110605/344.html(责任编辑:李老师)
关键词: 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