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虽然家长的反复唠叨,包括了父母无穷的爱,但是这类爱带有伤害。
“起床,起床,快起来!去洗脸,去刷牙,记得梳头!这是你的衣服你的鞋,有无在听啊……”年初,一段在美国悄然流行了颇久的视频在内地网站上大热,它便是一位美国老妈演唱的“唠叨之歌”!听过这首歌的网友无不惊叹:原来全球的老妈唠叨起来都是“一样的啊”!
记者采访发现,“唠叨”好像成了全球妈妈的代名词。“这恐怕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弱点,也惹得天下子女的厌烦。”近日一份针对儿童进行的心理问卷分析显示:九成以上的孩子认为母亲“太唠叨”。
孩子:唠叨的妈妈让我想逃
“真的觉得很烦!”10岁小畅说,那次他考试考得不好,妈妈的“火山”就爆发了!“那时才吃过晚饭。她把我叫到屋里,她坐在床上,我坐在凳子上。她一个劲儿说我成绩差,她的脸都被我丢光了。问我怎样那末笨,骂我不认真……”妈妈翻来覆去地说了两个小时,小畅终究听不下去了,开始抵抗:“既然我这么不好,为甚么你们还要把我带来这个人世间。”
妈妈见自己口水都说干了,孩子竟没听进去,又劈头盖脸地说:“你还敢顶撞,我这么辛苦赚钱还不都是为了你,不好好读书,长大你能做甚么?……”。小畅已懒得反驳了,就那末坐着,低着头听。“我潜藏过、哭闹过,有时我想只有永阔别开才能摆脱。”小畅显得很无奈。
对母亲的唠叨,有的孩子显得心情不好;有的进行反抗,不再尊重父母。也有的学会了两面三刀:“你说你的我做我的,根本不当一回事。”谈起妈妈的唠叨,正在读小学的珍珍对记者说:“起初妈妈唠叨的时候我很反感,现在干脆不放心上了。我不想听时,就说自己要学习。随便她去,我全当没听见。”
家长:唠叨里包括着对孩子的爱
不知是爱子女心切,还是对孩子的期望太高,很多妈妈对孩子确切唠叨很多。“作业做了吗?”、“不要看电视了,快去学习!”、“学习要用心,不要三心二意!”……做妈妈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否是是这些话?孩子在家里的一举一动都成了妈妈的唠叨对象,弄得孩子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常常的反复唠叨,扰乱孩子的心情,使孩子黯然神伤,孩子忍无可忍,粗鲁回应,结果是母女(子)两败俱伤,耿耿于怀。
“唠叨的确招人烦,我自己也知道。”谈起教育孩子的话题,一位妈妈这样对记者说。“我都曾嫌过父母太唠叨,可是轮到自己做妈妈,才发现想不唠叨真是太难了。小孩子都是怠惰的,如果你不唠叨他,很多事情他都不愿意正确地去做。如果家长不唠叨孩子,不是对孩子的所作所为坐视不理吗?唠叨这也是出于对孩子的爱呀!”
专家:别用“唠叨”方式教育孩子
长时间以来,“爱唠叨的父母”一直是亲子关系中矛盾冲突的主要缘由。“听多了重复单调的话,孩子首先会产生心理疲惫感,进而产生厌倦感,接着就是绝不在乎,可以说,‘唠叨’的正面效果微不足道,而负面效果却可能呈几何倍数增长。”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心理保健专家万国斌博士提示家长:最好别用“唠叨”的教育方式,早日终结“碎碎念”。平日“唠叨”的家长可以概括为几种情况:
过分关心:家长“唠叨”的本意是出于对孩子的关心。比如“吃饭不要边看电视边吃;放学了不要在学校逗留,早些回来”等等。这类家长事实上把孩子当作了永久长不大的小不点,对孩子事事不放心,不敢放手让他独立做事。
过分干涉:有的孩子性情活泼,玩皮贪玩,父母认为,这样的孩子必须需要人敦促,像皮球一样,踢一下才会动一下。比如“该造作业啦!”“到睡觉时间了,该上床啦!”等等。但是这类家长使用的管束方式太过简单粗鲁,难以从本质上解决问题,只会让孩子对自己越来越反感。
过分期待:有些家长对批评自己孩子的词是“张口即来”。比如“就你这样爱看电视,以后能有甚么出息。”等等。一般来讲,这类“唠叨”和个人的性情有关,这类家长批评自己的孩子其实更多是一种自言自语,他们未想过这类与孩子交换的方式会产生怎样的结果。
过分影响:有些家长当遇到工作上的压力或生活中的不愉快时,就很容易变成一个唠叨孩子的家长。其实这是对自己不良情绪的一种无意识的转移。比如,“你怎样还出去玩?别吵了!快去一边写作业!”等等,平时本来允许孩子做的事情,突然就变成孩子的不对了。这会让孩子手足无措。对策
学会自我控制,有效沟通
万国斌认为,唠叨实际上是一种无效的沟通,喜欢唠叨的父母对这类无效性大多视而不见,延续地进入唠叨-无效-继续唠叨的循环中。怎样改变这类无效唠叨,建立有效沟通机制,万博士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父母要意想到唠叨对教育孩子没有积极作用,乃至会引发孩子的讨厌和反感。
第二,尝试着停止唠叨,把责任还给孩子,由他们自己做决定,哪怕是犯一些小毛病。
第三,要建立有效的亲子沟通方式,找一些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同孩子聊天,凝听孩子的意见。固然也能够谈出你的不同观点,不强求孩子接受。理解孩子的感受,也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第四,如果孩子真的不听话,不要停留在讲道理上,由于你讲的道理已够多了,却没有效果,说明不能靠讲道理来解决问题,而要采取行动。要让孩子对自己的行动负责。例如到了该停止看电视的时候仍不起身离开时,父母可以直接把电视机关掉。或他选择继续看而不离开时,可以对他说:“你要末现在关掉电视去造作业,要末就继续看电视,但是从明天开始一周以内没有电视看了。”这样的话,大多数孩子会不高兴地关掉电视去完成作业。
文章链接:/etjy/jiaoziyoufang/20110420/296.html(责任编辑:李老师)
关键词: 唠叨,